6月19日上午十點時分,秋然現代農業園區的水稻田里人頭攢動,一片繁忙景象。30萬尾小龍蝦苗被投放到秋然有機稻田中,正式在這里“安家落戶”成為稻田的新主人。
兩個多月“稻蝦共作”后,秋然近千畝稻田將迎來“滿塘紅”。
一地兩用黑土再“生金”
近年來,方正縣充分發揮生態稟賦優勢作用,著力探索稻田多元素融合共生的生態種養新模式,不斷提高稻田綜合利用效率,放大生態稻田價值空間。
從2022年開始,秋然米業在市縣相關部門和科研院所的指導在幫助下,大力發展“稻漁共生”的立體混養模式,通過將小龍蝦等具有高附加經濟價值的水生生物投入稻田,持續推進蝦稻共作規模化、標準化、規范化,讓生態紅利釋放更高的經濟效益。
寒地小龍蝦是近年來的新晉“網紅”。本次投放的小龍蝦是由哈爾濱市農科院水產所培育,較大的晝夜溫差,讓蝦苗在田間營養物質積累多,氨基酸含量更高。和南方產品相比,寒地小龍蝦個大鰓凈、肉質更加鮮肥。
按照計劃,今年秋然現代農業園區規劃了1000余畝的蝦稻基地,完全實行有機管理,通過“一水兩用、一田雙收”,每畝稻田蝦可實現產值1000-1200元,利潤每畝增加500元以上,最終幫助農民實現增收致富。
一產“接二連三”
在本次蝦稻共育基地的中心,占地數十畝的秋然稻田畫已初現真容。這是秋然米業持續構建打造“水稻+生態種養+觀光農業”稻作模式的重要一環。
“這些年,我們一直在試驗探索‘一產接二連三’。”秋然米業董事長顧冰松說。“秋然稻田畫一直都是方正稻米重要的展示窗口,一定程度上對稻田旅游和縣域文化宣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。”
立體混養基地的打造,讓秋然米業一、二、三產融合發展有了全新的突破。高標準水稻種植為稻田養蝦、稻田畫“著墨”提供了基礎。寒地小龍蝦、美輪美奐的稻田畫、滿庭飄香的方正大米又成為吸引旅游的重要因素。同時,依托科技創新和最新科研成果,不斷夯實科技創新根基,最終激活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“強引擎”。
未來,秋然米業將進一步落實方正縣(寒地)蝦稻共育示范基地的打造和推廣引領實現以有機種植提升稻米價格,以特色養殖增加額外收益,以生態旅游促進文旅發展,讓黑土地上的生態紅利釋放更高的經濟效益,最終帶動鄉村振興、產業升級。
黑龍江秋然米業有限公司 黑ICP備12000052號-2 技術支持:風騰電商
累計瀏覽量:138887